位于東城區(qū)安定門外和平里街道的西河沿小區(qū)是今年東城區(qū)危改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從2009年8月開始,西河沿小區(qū)啟動了搬遷工作,迄今為止80%以上的居民已經搬遷。
對于安外西河沿小區(qū)144戶未簽約的居民而言,家中沒錢、房子太小、人口過多等“困難”是他們遲遲不愿搬走的理由。隨著進入拆遷階段,本已老舊的小區(qū)顯得更為破?。豪鴿M地、樓道衛(wèi)生狀況堪憂、電視有線信號中斷、家中物品損壞無人修理。那些已經簽約居民的“困難”也與日俱增。
53平米住著7口人
從安德路上往南取一條小路,沒走多久就見動遷的痕跡?;疑珖鷵跎想S處可見“盡早簽約占主動”“快簽協(xié)議早搬家”標語,干瘦的毛筆字跡經過日曬雨淋已經褪色。
李金鳳(化名)家就在西河沿小區(qū)9號樓里,樓北側的10號樓已經拆除完畢,藍色的圍擋中間只剩下廢墟和瓦礫。
一進李金鳳家,撲面而來的是一種逼仄感,家中的物件幾乎占據(jù)了房屋的每一寸空間。這房子是建筑面積53平米的小兩居室,平常有3口人常住,最多的時候也擠過7口人。
家里來人一多,她就四處找凳子往家里唯一的一塊空地兒那擺,四五個人圍坐著就肩碰著肩膝促著膝。
一邊的床上躺著久病不起的妹妹,李金鳳倒是習慣了這樣的局促,廚房里如此,廁所里如此。另外一個房間,除了一張大床墊子,就只能擠下一排板柜。“一掀門簾就上炕,現(xiàn)在這個屋子里是我弟弟和侄子住。”
李金鳳說,這個小區(qū)冬天一直沒有暖氣,居民只能通過“土辦法”取暖。在小屋里居住的5個冬天,因為陸續(xù)有鄰居搬走,樓里越來越不保暖,冬天非常寒冷。去年冬天,因為樓上已搬走的居民家里漏水,數(shù)九寒天里樓上淌下來的水滲入她家里,不一會就結成冰,屋子里一熱,冰就化了一地,床墊子也被泡爛。
從2009年起,這片地搬遷工作就沒有停止,但在李金鳳這“卡殼”了。按照回遷政策,現(xiàn)有居室1:1的比例回遷,新房較原來增加的面積按5000元一平米的價格補差價。眼看著侄子要成家,回遷對李金鳳來說并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居住緊張問題。兩次和動遷指揮部談,李金鳳家里的實際情況成為指揮部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簽約后在倉庫住六年
2009年9月,當聽到西河沿小區(qū)拆遷的消息時,周先生很高興。根據(jù)拆遷補償政策,交幾萬元,可以將原先53平米的小兩居置換為88平米的大兩居,而且新房子有暖氣、有中央綠地、有商業(yè)配套。
周先生是殘疾人,家中沒有其他住房,兒子也到了適婚年齡,家中的“困難”不少。不過在周先生看來,困難雖然沒有完全解決,但危改后住房面積增大、居住條件改善是好事。于是,在貼出拆遷通告的第二天,周先生就簽了約,并選擇了位置最好的臨河兩居室。根據(jù)協(xié)議,新小區(qū)將于2012年4月底前“交鑰匙”。那時正好兒子也將大學畢業(yè)。
由于家中沒有多余住房,周先生一家只得暫時居住在自營照相館后身臨時搭建的倉庫中。本以為只是臨時周轉,怎奈工期一推再推,在倉庫一住就是六年。為了居住更為舒適,周先生自己改造了上下水,并布置了簡易的廁所、浴室和廚房,小屋看起來倒也井井有條。不過,一到寒冬時節(jié),簡易房就冷得像個冰窖,開著電暖器也會凍得瑟瑟發(fā)抖;到了酷暑時日,房子又變?yōu)檎艋\,各種降溫措施也無法阻止蒸騰的暑熱。
談到六年在外周轉的經歷,周先生心里也覺得別扭。六年了,那些堅持不走的鄰居尚有屋可住,自己卻不得不擠在簡易房中,“早走的到底是占便宜還是吃虧呢?”
避免讓早搬遷戶吃虧
對于像李金鳳這種條件確實困難的情況,負責此次拆遷安置工作的北京騰利達公司負責人介紹說,2013年以來他們又提供了外遷安置房的方案,拆遷居民可以選擇相應外遷房源。雖然和西河沿比較,經適房距離市中心稍遠,但面積更大,可以滿足部分居民改善的需求。
這名負責人說,自從增加了外遷安置房補償方案后,動遷進度明顯加快,現(xiàn)在只剩下144戶尚未搬遷。西河沿地區(qū)搬遷已經持續(xù)了6年,東城區(qū)政府今年已經將這片地列入重點項目,力爭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居民動遷。
為了讓久拖不下的安外西河沿項目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全部搬遷,從去年年底開始,東城區(qū)政府從區(qū)住建委、房地一中心、街道辦事處等部門抽調了100多名干部,成立了13個工作組推進搬遷工作。
據(jù)東城區(qū)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底工作組入駐以來,已有90戶居民簽約,搬遷進度較之前明顯加快。
通過學習政策、和滯留居民實際接觸,項目工作組的嚴工發(fā)現(xiàn),政府對于住房有多種保障政策,小區(qū)中不少住房困難的居民本可以通過申請經適房、兩限房滿足居住需求,但大多數(shù)居民對這些政策并不了解,把改善住房、改善生活的希望全部“綁架”在拆遷上。加上早先有的地方拆遷工作中補償標準前后不一,致使滯留百姓對拆遷的心理預期過高。
嚴工表示,對于每一戶的補償安置條件,工作組提出的方案都要經過聯(lián)審會的嚴格審核。政府要求安外西河沿危改項目,做到拆遷工作依法、透明、公正。
司法程序是最后選擇
騰利達公司負責人表示,對于合理的要求,工作組盡力協(xié)調,讓居民和拆遷公司達成一致。而對于尋釁滋事、拒絕商談、漫天要價的住戶,拆遷公司表示,會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截至5月10日,已向人民法院申請依法強制執(zhí)行8戶。
騰利達公司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描述了一則被司法強制執(zhí)行的案例。這戶居民原本一家三口居住在一個53平米的兩居室中,提出的補償條件是回遷兩個兩居加200萬,或者外遷兩套三居加300萬。在商談無效的情況下,通過司法程序、經法院裁定,對這戶居民實施了強制執(zhí)行。
這名負責人表示,強制執(zhí)行是依照法律加快搬遷進度的一種手段。對于強制執(zhí)行的居民,政府會提供周轉住房,周轉房的房租需要自掏腰包。“司法程序是西河沿拆遷工作最后的、但也是必要的選擇?!?/p>
在周先生的照相館中,他的妻子坐在柜臺前招呼前來照相的客人。妻子幾年前被診斷為乳腺癌,經過放療、化療,現(xiàn)在病情還算穩(wěn)定,但已經站不起來。周先生說,他最擔心的是自己妻子的身體狀況,怕她不能活到搬進88平米新家的那一天。從2009年至今,自己的照相館已為小區(qū)中去世的二十幾位老人做了遺像,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能比這些人幸運些。
李金鳳接受外遷,她希望外遷后的新房子能夠讓家中的幾口人“分得開、住得下”。在小屋陽臺旁邊的架子上,李金鳳已經將家中的大部分物什整理好,裝到紙箱里,并蓋上一塊布?!拔医洺0岢鰜砹懒?,將來這些東西要干干凈凈地搬到新家。”(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郭超?實習生孫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