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年27歲的李沅宸13日上午在參加海淀區(qū)鳳凰嶺龍泉寺一個“蒙眼前行”的體驗活動時不慎從高處墜亡。一時間,圍繞意外發(fā)生時的真實情況、責任方的認定等話題,媒體展開了鋪天蓋地般的持續(xù)報道。作為一名富于理智和欠缺感情因素的法律工作者,筆者以為,類似荒唐的體驗活動,為了生命安全,還是歇歇吧!
有句不怎么“善意”的網絡流行語,叫“no?zuo?no?die”,是筆者看到這則消息后第一時間所想到的。尼德蘭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有一幅名畫,叫《盲人引路》。畫的是一群人相互扶持著往前走,然而可怕之處在于這群人中竟沒有一個“正?!钡模恰跋棺印?。走在最前面的那位已經掉進一個坑中,第二個人也已到了坑邊幾乎失去了平衡,而后面的人竟依然不慌不忙地一個跟著一個往前走。這一行人的結局如何,相信不需要筆者贅述。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思路來自于圣經故事,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他們是瞎眼領路;若使盲人領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p>
? ? ?而本案的情節(ji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幅名畫內容在現實世界中的悲劇性呈現?!懊裳矍靶小辈皇遣豢梢泽w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步伐的一致與相互的配合也不是不可以訓練,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活動參與者的人身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懊裳矍靶小钡囊恍腥艘讶淮嬖冢欠裼凶銐驍盗康摹氨犙邸闭叽_保她們的安全呢?請注意,一定是“足夠數量”的維持秩序者,而不能僅是一個人。對于一行人來說,一旦有人“跑偏”,一個人的力量未必拉得回來。然而,倘若如報道中參加者透露的,現場沒有一個人睜眼維持秩序,那么如此的活動豈不是在拿參加者的生命安全當作兒戲對待么?對于參加者而言,都是有腦子、能夠理性思考問題的成年人,難道對于體驗項目存在的嚴重安全風險完全無法預判么?倘若為了“體驗”而完全“不要命”,這樣的體驗難道還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么?
? ? ?無論如何,第一我們不瞎,第二我們不傻。類似意外的教訓,實在是有些過于沉重了。以尊重和珍愛生命的名義,類似的“蒙眼前行”體驗,還是不參與、不組織為好?。ㄍ跤?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