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被重型車軋得“體無完膚”的南淝河路曾一度讓沿線數(shù)千居民叫苦不迭。好消息是,這條路即將迎來新生,周邊村莊的居民正在陸續(xù)拆遷之中。
然而,對于淝河鎮(zhèn)席井村的老人劉咸文來說,在興奮可以搬新家修新路之余,村里一口百年老井的去留成了他最大的牽掛:“這井能不能在后期規(guī)劃的時候,給保留下來呢?”
8月開始沿線居民陸續(xù)交鑰匙
說起“合肥最爛之路”,不少網(wǎng)友都會直指南淝河路。作為東西重要交通要道,南淝河路承載著重要使命,沿線商業(yè)也曾繁華一時,附近的大型專業(yè)市場就是最好的說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附近建了大型貨場和攪拌站,很多大車進進出出。在重型車輛的碾壓下,道路呈現(xiàn)大面積毀損,水泥道板斷裂,雨污水井堵塞,不符合通行標準。
更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連公交都因此而改道,原因則是幾乎所有經(jīng)過的公交車輛都有損壞,底盤擦傷,造成了巨大的行車隱患。也因此,沿線數(shù)千居民出行更難。
“這附近有個小學,每次孩子上下學都很難走,非常危險,家長也不放心。”張女士就住在附近,說起這幾年的出行狀況,滿肚子苦水。
讓村民們開心的是,南淝河路就要迎來新生了,他們的日子也會有極大的改觀,就在今年的8月1日,南淝河路沿線的村民接到了搬遷通知。
或于明年3月啟動道路改造
淝河鎮(zhèn)席井村在此次拆遷范圍,其中席井村的三個村民組也在第一批拆遷范圍之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村民將在12月底之前完成交鑰匙工作。
第一批淝河路沿線、第二批上海路沿線……沿線村民們陸陸續(xù)續(xù)地找到新的住處,交上了自家的鑰匙。
黃德勤是淝河鎮(zhèn)席井村祖居戶,在這里有座兩層小樓,因為通行不便,一家人甚至商量著,把房子租了出去,住到了別處。記者采訪的時候,恰巧碰到她趕回來交鑰匙,滿臉笑意。
讓人開心的是,就在沿線村民陸續(xù)交鑰匙的同時,南淝河路改造正在分批進行中。據(jù)了解,第一階段周谷堆段至南二環(huán)段正在施工,預計春節(jié)前放行通車。
最近市重點局也在招標,明年3月份,南淝河路將啟動南延工程,從東二環(huán)路起步至長春街,該工程長約5.37公里,規(guī)劃紅線寬45-68米,采用高架、地道及地面主輔三種形式。
高架段接郎溪路立交,上跨祁門路后落地,下穿龍川路,利用地面主輔段作為過渡后,主線上跨高鐵路后接地面主輔,往南下穿高鐵南環(huán)線、合福客專,下穿繞城高速后至長春街。
老人呼吁保留村子百年老井
南淝河路即將迎來新生,這確實讓附近的村民歡呼雀躍。然而,提及此,在這里住了一輩子的村民多少有些情感上的不舍。
席井村陳宗一村民組的拆遷還在準備當中。作為第一任村支部書記,對于拆遷,89歲的劉咸文老人感觸更深。
因著隔三差五的陰霾天,冬日的暖陽讓人珍惜,等待的這些日子,他總是將躺椅搬到屋檐下,靜靜地曬太陽。而離他屋子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口古井。
“我小時候聽村里上了年紀的人說,這井至少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你算算年歲可不少了。不過,這可不是席井村名字當中的那口‘席井’,是養(yǎng)育了一方人的百年老井。”
老人告訴記者,那時候,村里所有人的飲水、用水,都靠著這口古井。村民長年累月地從井里用桶取水,井口被繩子勒出了深深的口子。
1971年的時候,劉咸文帶著村里人,重新加筑了井口,還用水泥作了地坪,用大瓷碗隨便拼了一組字——“1971年春”。
村子拆遷,記憶也隨之消失。抬頭望了望老房子的屋檐,劉咸文叨叨著,“以后也不知道這里會用來做什么,肯定會越來越好。只是,能不能把這百年的記憶,也保存下來呢……”(合肥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