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北放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待復核

光在南京,就有6個鄭家村,這里是最特殊的一個。

近600年來,牛首山下鄭家村的村民一直有一個特殊使命——守護鄭和之墓。村邊的墓地是不是真的鄭和墓,鄭家村村民不知道,也從不去管,他們只是固執(zhí)地執(zhí)行著祖先的遺愿——一有空,就到鄭和墓拜祭一番。

只不過,這種延續(xù)要被打斷了。鄭家村已經(jīng)拆遷了大半,剩下的村民,也要搬走了。

 

六百年淵源,一個村莊的堅持

記者要找的鄭家村,和其他鄭家村比起來,是有特別之處的。在這個村子里居住的這些村民,不僅都姓鄭,還世代遵循著一個祖訓:守護鄭和之墓。

鄭和(1371-1433),原名馬三保。在靖難之變中,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為朱棣立下戰(zhàn)功。被賜予“鄭”姓。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鄭家村并不好找,從南京市區(qū)驅(qū)車半個多小時到達江寧區(qū)牛首山下,之后接連詢問了三次,得到了三條不同的路線。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過了二十多分鐘,才來到鄭家村。

村子正在經(jīng)歷拆遷。走進去滿目都是斷壁殘垣。只有零星的幾座房屋門窗還算完好。記者試著敲了其中一戶人家的門,沒有得到應答。一位正在廢墟上撿拾磚塊的工人告訴記者,鄭家村不在這里,要繼續(xù)深入到牛首山里。

正當記者準備離開時,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從旁邊一戶的門中走出來,他叫鄭貴祥,是鄭家村的村民,這片正在拆遷的村子,就是記者尋找的鄭家村。

 

血脈相承的義務守墓人

鄭貴祥今年51歲,他的父親叫鄭善清,是鄭家村的長房后代,在世時輩分很高。由于拆遷,村里不少人都已經(jīng)搬走,他們家是留下來的幾戶中,最大的一戶。鄭貴祥說,村子距離鄭和墓不過數(shù)里地,穿過一片樹林,十來分鐘就能走到。距離這么近,就是為了守護好鄭和墓。

這座鄭和墓自1959年發(fā)現(xiàn)以來,學術(shù)界對該墓是否是鄭和的真身墓,一直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由于當年指認鄭和墓主要依據(jù)村民的傳說和推測,沒有發(fā)現(xiàn)證明此墓是鄭和墓的文物。而鄭和病逝于印度古里,應該葬在印度,南京牛首山這座“鄭和墓”至多只是鄭和衣冠冢。

鄭貴祥說,他們“守墓人”也普遍認為,墓里面沒有鄭和的尸骨,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守衛(wèi)這座墓園?!爱斈辏嵑唾n葬牛首山后,他的一些隨從作為鄭和義子自愿改姓鄭,也就是我的先祖?zhèn)?,居住在這里?!彪m與鄭和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從此成了“墳親家”,世世代代為其守墳。

 

守護鄭和墓是傳承下來的祖訓

鄭貴祥的兩個兒子都已經(jīng)成年,大兒子已經(jīng)結(jié)婚,過不了多久就要抱上小孫子了,他父親鄭善清在今年年初去世了。在鄭貴祥的記憶里,父親可以稱得上是英雄,因為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守護住了鄭和墓。

那是上世紀50年代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盜墓行為十分猖獗,位于深山中的鄭和墓也沒能幸免,時常被偷盜,鄭貴祥說,那時候他也還小,只記得聽父親說過,盜墓賊幾次偷盜,鄭和墓周圍出現(xiàn)了許多盜洞。這讓村民們十分心痛。

“有一次盜墓賊又來了,被我父親發(fā)現(xiàn),父親和爺爺帶頭,領著村民擊退了他們?!闭f出這段往事時,鄭貴祥的臉上既有驕傲的神色,又有一種理所當然的使命感。

這種使命感在鄭家村被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成為延續(xù)了600多年的祖訓。

“我剛懂事的時候,我父親就告訴我,我們是鄭和墓的守墓人,我們必須要守護好這座墓?!贝謇锏拿恳粋€小孩子都會被灌輸這樣的教育,三四歲的小孩兒都會知道鄭和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而他是鄭和墓的守墓人。

“我的父親就是這么教我的,我也是這么告訴我兒子的?!编嵸F祥說道。

 

村里老人去世后,也會被葬在鄭和墓四周

鄭家村作為鄭和墓的守墓村,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傳統(tǒng),也是來自于百年來的傳承。每年的清明、冬至,以及7月11日鄭和出海日,村里都會進行大型的掃墓祭祀活動。幾百號村民一早就聚集在一起,到山上給鄭和墓掃塵、焚香。

此外,每年清明,他們還會取出鄭氏宗譜,懸掛在廳堂里,進行祭拜。宗譜布制,面積有十幾平方米。最上端、正中間寫著:“鄭氏門中鄭和之位”,兩邊寫有一副對聯(lián),曰:祖宗天長地久,教兒孫萬代興隆。之后是歷代鄭家先祖的名字。

最后,如果上一年村里有老人過世,村民們還會在清明這一天,按照輩分,把老人的名字填到族譜中,這項活動叫做“添字”,是鄭家村清明祭祀的內(nèi)容之一。到如今,族譜已經(jīng)有十幾平方米,上面寫了不少名字,然而這還只是一部分。

原來,這并不是最初的族譜,“原來的寫滿了祖先的名字,而且比現(xiàn)在這個大許多,但在文革時期遭到焚毀?,F(xiàn)在的族譜是上世紀80年代,憑記憶重新制作的?!?/p>

和“添字”相對應的,以前的老人們在過世后,也會被葬在鄭和墓周圍,鄭貴祥爺爺?shù)哪咕臀挥卩嵑湍瓜路桨倜走h的地方,鄭家村人認為,生前身后都要堅守祖訓,這樣的墓葬從風水上來說,也能更好地保護鄭和墓。

 

正在消失的鄭家村

守墓對于鄭家村的村民而言,早已是一種日?;顒?,然而歲月流轉(zhuǎn),時代變遷,這種日常的傳承竟然也變得艱難起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拆遷和年輕人的出走。

修繕前的鄭和墓不過是一個小土堆,每次祭掃,村民們還會為墳頭添土。后來,政府撥款修繕了鄭和墓,修繕后的墓地則呈長方形,南北走向,長約150米,東西寬約60米,墓頂高約8米。墓按伊斯蘭風格修建,整個墓形是“回”字形,墓前臺階有四組7層28級,寓意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遍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墓園把原本泥濘的山路鋪設成了石板砌成的甬道,還建設了一個陳列館,展出鄭和的生平事跡。這樣的改變讓守墓人十分高興,但也有些苦惱?!艾F(xiàn)在我們老年人可以免費去鄭和墓,但中年人甚至是小孩去鄭和墓就要收門票了,20元一張?!?/p>

從免費的守墓,到被收費的掃墓,一來一回的落差,在鄭家村村民的心里,形成了一道不小的溝塹。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了村子

這兩年鄭家村在經(jīng)歷拆遷,拆遷前,村里原本還有23戶,百來個人,從去年7月份開始,最早的一戶搬離了村子,陸陸續(xù)續(xù)地,村里人越來越少。到如今,只剩下7戶。兒子兒媳加上自己,鄭貴祥家是留守的村民中最大的一戶了。

這種村民人口的減少其實早已開始,最近的十幾年里,村里一些年輕人不斷地考出去,在谷里,在江寧,甚至在南京以外的地方學習、工作,繼而定居在那里,離開了鄭家村?!昂⒆觽冇懈玫陌l(fā)展,我們也不能阻攔,只能叮囑告誡他們,每年仍要回來,祭掃鄭和墓。”

鄭家村早晚有一天會消失,那“守墓人”呢?

鄭家村正在走向沒落,拆遷完成后,“鄭家村”這個地名也將不復存在。鄭貴祥說,他很擔心那時候再也沒有人記得,在鄭和墓邊曾經(jīng)有個鄭家村,村里人守護了鄭和墓近600年;更擔心因為時間的沖淡和空間的阻隔,鄭家村的后人將無法繼續(xù)傳承守墓這個祖訓。

殘酷的現(xiàn)實正如同他擔憂的那樣,越來越少的人知曉這個村子的所在,過段時間,可能連最后的村民也要搬走了。

“就算搬了,我們也還是會定期回來掃墓的,”鄭貴祥一面這樣保證,一面又說:“可是這樣算哪門子守墓?只能叫掃墓了?!保ìF(xiàn)代快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