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題目有些“狠”,或者說略顯“生硬”。然而作為專業(yè)從事征地拆遷維權服務的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的一員,筆者以為類似的“狠話”說一說有益無害,畢竟是忠言逆耳。倘若因為看了這些不大順耳的忠告而能對您的拆遷維權之路有所助益的話,那么不順也就不順了。
在所里工作,經常能“偷聽”亦或是“大大方方”聽到很多律師、助理與當事人的電話交談。聽得多了,便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很多時候,當事人往往是在就一個想法、困惑、問題反復強調自己的主張,而根本不顧及電話這邊助理的意見。助理好不容易插上嘴講了兩句,發(fā)言權又會再度“易主”,而當事人強調的仍然是之前說過的那些東西?!奥犇阏f還是聽我說,要不你先說完我再說”之類的話經常難以避免,甚至時常出現(xiàn)“我們還能不能有效的交流了”這樣的疑問。坦率地說,類似氣氛下的通話是不怎么“給力”的,甚至可能是有損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相互信任的。倘若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交流長期處于這種情況下,最終受到損失的將是案件的代理質量,律師、當事人雙方都將是輸家。
事實上,律師和當事人之間要實現(xiàn)的,是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而非“無效”的,“重復”的。我們非常理解當事人面臨征地拆遷時緊張、急切、焦慮的心態(tài),但越是此時越要在主觀上要求自己保持理性和客觀,才可能順利將此刻的上述負面情緒化解于無形。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被情緒所左右,特別是在面臨拆遷維權大戰(zhàn)之時。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廣大拆遷戶參考:其一,無論何時,要充分信任自己委托、聘請的律師。如果不信任,那就不要委托,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面對拆遷時,很多老百姓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變成“老不信”,這可以理解,但卻無助于糾紛的解決。作為當事人不妨相信一點,倘若經過律師的代理并經過一段時間,您的補償金額不能得到絲毫的提高,那么是可以通過協(xié)商或者根據簽訂代理協(xié)議時的約定而要求酌情退費的。換言之,律師不可能“只收錢不辦事”,如果那樣光投訴就受不了。
其二,溝通中要詳細具體而又簡明扼要的講清自己的疑問或者所要告知律師的情況。如果律師沒有聽明白,一定會主動打斷您的話轉而進行提問,那么您只需回答律師提出的問題即可。切勿將一個想法、事情反反復復地提及,這完全是在浪費雙方的時間。您要相信,律師不是木頭,也通人情,對于您確實關切的問題,自然是允許您重復一到兩遍以資宣泄、釋放的。但實踐中一些當事人可不是重復一兩遍,而是反反復復講了七八遍不止,這就大可不必了。
其三,要多聽律師說,自己盡量少說。既然您花錢聘請律師,那要勞動的就是律師的專業(yè)技能和本事?!吧僬f多聽”,您的收獲才是最大的。提出問題了,律師給您做詳細的解答,不明白您就再提問,律師再解答……這樣一問一答,雙方進行的便是有效的溝通,比起各說各話、重復自己主張的情形就要好很多。如果您不確定律師表達的意思是否理解對了,可以采用“您剛才說的是不是……的意思?”“……我這么理解對么?”這樣的問話來重復律師說過的話,同樣能夠實現(xiàn)良好有效的溝通。
總之,對于身處拆遷維權漩渦中的您來說,“偏執(zhí)”永遠不是一個好詞兒。一味固守自己的想法而把律師或他人的建議當成耳旁風,一時的口舌之快或許是有了,但長遠的幸福指數(shù)卻很可能會隨著維權的不成功而降低。自然,對于“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律師而言,耐心聽您陳述那是起碼的職業(yè)道德。但畢竟務實高效的溝通,才是拆遷維權取得成功的最有力保證。(王宇/文)
相關文章:《從楊在明律師“庭上睡覺”說拆遷維權心態(tài)》
http://www.zaimingchaiqian.com/NewsInfo.asp?id=834758091205